王彩又是30年資歷的執業律師,早年曾受理醫方或病方委託處理醫療訴訟,「我看到的是,纏訟可能長達7、8年,勝訴的一方沒有因此滿意;也看過產科醫師在訴訟後不再接生,這是人才的折損。」因此她近年不再接醫療訴訟,而是積極投入調解,在新竹縣、市的醫療爭議調解會議幾乎無役不與,目的就是希望讓醫病維繫信任,繼續後續治療,或是放下糾結,重拾自己的人生。
關懷故事
【113年醫療關懷力典範獎系列二】調解提供信任平台 協助醫病重拾治療的信心
說話方式不同於訴訟 個別會談化解心結
王彩又律師指出,醫學是有極限的,有些案件就是沒有答案、難以舉證論斷對錯,因此處理醫療爭議,雙方最需要的是充分溝通。調解提供一個可以信任的平台,法律調委的角色會確保雙方的權益平等,協助病方提出問題,讓醫方可以回應,並引導雙方討論後續的解決方案;反之一旦進入訴訟這個平台,雙方就是攻防對立,說話的方式就不一樣。
為了讓醫病雙方可以自在表達,王彩又總不厭其煩保留個別會談的時間,除了提供法律觀點的意見,也常從中發現爭執的主因,其實是當事人過不了自己的心結。比如曾有家屬自責當初決定讓父親動手術,沒想到結果不如預期,他的壓力來自於無法面對其他家人,因此聽不進去醫方說明,她告訴對方:「我相信沒有人會因此怪你。」其他家人聽聞也表達並不會怪他,化解了心結,也讓後續溝通更順利。
王彩又也引導醫師去同理病方的質疑,告訴醫師:「你做了很多,但要讓家屬感受到你尊重生命的態度。」當遇到醫師堅持自己完全沒有錯,她會詢問:「你是否有一絲絲覺得,若過程中你曾有不同想法,結果會不會不同?」提供醫師不一樣的思考角度,破除溝通僵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