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【深耕關懷力系列二】 回應病家的無助與不平 調解處理醫爭更到位

        張富慶律師曾擔任檢察官,過去經辦醫療爭議的案件時,他發現偵查結果無法解決兩造的爭議,當刑事不起訴、病家會轉往民事求償繼續打官司,陷入另一波長時間的訴訟程序,「我希望讓糾紛一次解決,避免兩造漫長的苦難。」因此即使非職分上所要求,擔任檢察官時他就自發性透過調解來處理醫爭。

訴訟討公道?調解才能真正回應訴求

        病家為什麼執意要告?張富慶觀察:因為感到無助與不平。他表示病家的無助在於面對醫師或醫療體系,相比之下顯得資源缺乏,且醫療爭議的證據難以掌握;不平則是認為醫療過程中經歷到不妥適的對待,且事故後沒有得到該有的說明。如果沒有其他出口,訴訟討公道變成唯一能採取的方法,「事實上病家多半也沒有勝算,但為了出一口氣,只能試看看。」

        相較於訴訟,他認為調解更有效處理醫療爭議,因為訴訟要經歷漫長的程序,過程中雙方的攻防只會更深化對立;調解則是協助雙方重啟對話、化解認知的落差,才能真正回應病家的訴求,進而擬定有共識的處理方案。

醫法雙調委助力 幫助回歸正常生活

        轉任律師後,他受邀擔任彰化縣醫療爭議調解委員至今已11年,透過和醫療調委密切合作,醫、法共同促成醫爭調解。張富慶表示,法律調委和醫療調委的默契很重要,因此調解前他會先請益醫療調委的看法,再提出法律面的角度來回饋,彼此形成共識才知道調解的方向:有些案子調委們心裡有底,比較可能調解成立;有些案子雙方落差很大,調解目標則是減少不滿與對立,即使雙方無法當下和解,但未必會繼續糾纏,願意回歸平靜生活。

       「調解過程中,對人性要多些著墨。」張富慶表示,除了要有耐心聽雙方陳述、中立客觀給予回應,即使眼看有機會調解成立,他通常會勸對方把訊息帶回去跟其他家屬討論,思考過後再做決定,「畢竟情緒需要時間去消化,不要讓人覺得你急著要他簽署一個保證書。」面對爭議案件中敏感的當事人,有調委細心顧及他們的情緒與需求,才能幫助真正放下。

       在第一線長期「深耕」於事故關懷及爭議協處的人員,以專業的「關懷力」幫助醫病走向圓滿,營造更有溫度的醫療環境,112年度「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表揚」更多得獎事蹟請見:https://medcare.tdrf.org.tw/caring-reward/2023-year/recognition-list/

返回頂端